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 中科院地球所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陶春辉研究员来我室交流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6-12-05 | 【打印】 【关闭】 浏览:

    应我实验室邀请,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陶春辉研究员与11月29日到我室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陶春辉研究员一直致力于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和评价研究,是我国首次发现洋中脊海底热液区的科学家,并率队为我国首次在世界三大洋中脊发现海底热液区。

    陶春辉研究员当日下午在矿产资源室作了题为“西南印度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进展-挑战与机遇”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秦克章研究员主持,张连昌、徐兴旺、刘传周研究员、梁光河、李光明副研究员等30余位科研人员、博士后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本次报告分为海底热液活动与硫化物、西南印度洋合同区勘探、挑战与机遇三个部分。陶春辉研究员首先简要介绍了海底火山热液成矿的地质过程、国际海底勘探、合同申请的相关规定。随后着重介绍了西南印度洋海底硫化物矿床的发现过程。目前国外发现的海底火山热液活动区主要集中在中慢速扩张洋中脊,而陶春辉团队在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发现了首个活动热液区,该热液区也是我国发现的首个热液区,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现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该区热液流体的最高温度可达379.3℃,发育黄铁矿、闪锌矿等硫化物,低温区(145℃)物种繁盛,存在茗荷、盲虾等奇特生物。已有的勘探工作表明该合同区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我国已在该区获得了国际上首个1万Km2硫化物勘探合同。最后谈到机遇与挑战,他指出海底热液及硫化物的调查为我国的深海勘探与评价技术向三维立体勘探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其次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基础研究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此外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耦合研究也有望取得新进展。

    与会者就海底热能资源、硫化物矿床的开发利用及钻探工程验证、新老VMS矿床的对比研究及对古环境的指示、海底热液区生物群落的特殊性、超慢速洋中脊碳酸盐岩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

 陶春辉研究员作报告

 

附:陶春辉简介,1968年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1990、1993、2005年先后获武汉地质学院学士、长春地质学院硕士、浙江大学博士学位。在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多家高校任兼职博士生导师或兼职教授。从2007年起作为多个中国大洋硫化物调查航次首席科学家在海上调查研究,发现了国际上首个超慢速扩张脊热液活动区;提出控制西南印度洋脊热液分布的新机制,揭示了超慢速扩张脊硫化物矿藏前景;技术负责我国在西南印度洋1万平方千米的海底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的勘探与评价研究;组织攻关快速找矿方法, 并应用于海底硫化物资源找矿。入选浙江省特级专家首届曾呈奎海洋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下图为陶春辉研究员从蛟龙号出舱的照片。

 

附件

相关文档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电话:010-82998171 传真:010-8299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