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 中科院地球所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 中科院地球所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5-10 | 【打印】 【关闭】 浏览:次
洋中脊是地幔对流、板块分离的部位,也是新生地壳开始生长的地方。按照其扩张速率,可大致划分为快速、中速、慢速和超慢速扩张洋脊。洋中脊热液活动是在洋中脊岩浆活动、构造作用等控制的热液系统内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伴随极端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成矿作用。具体表现为热能驱动下洋壳的热液循环和热传输,而传输和循环的主要通道为岩石圈基岩及基岩中广泛发育的断裂和裂隙,并且最终在海底形成一系列的热液喷口。
目前,国际上关于洋中脊热液喷口的综合调查主要集中在快速扩张的太平洋和中速扩张的大西洋,关于超慢速扩张的洋中脊研究工作相对较少,仅限于对超慢速扩张的北冰洋洋中脊和一些弧后盆地的初步认识。2007年以来,中国大洋调查航次对西南印度洋洋中脊(超慢速扩张洋脊)开展了多个航次的海底热液活动调查,发现了一系列海底热液活动区。其中,2011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陶春辉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超慢速扩张中心活动高温热液喷口区的存在,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同年,中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勘探面积达一万平方公里的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正式拉开了我国对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区勘探研究工作的序幕。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及科学考察区域(引自Tao et al., 2012)
大洋49航次科学考察是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承担的海洋科学考察项目。本次科考主要工作区域位于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按照中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主要任务是切实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对工作区开展包括综合热液异常探测、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以及资源评价等多项任务,进而为下一步的勘探区放弃工作打下基础。与此同时,49航次科考工作还兼顾环境基线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应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陶春辉研究员邀请及我实验室秦克章和张连昌研究员推荐,博士研究生彭自栋于2018年3月10日至2018年5月4日赴西南印度洋参加了大洋49航次第3航段科学考察,主要承担航次采集的岩石、沉积物和硫化物样品的现场处理及初步分析工作。
大洋49航次第三工作组全体成员后甲板合影
本次考察采用电视抓斗验证,于已知龙旂矿化区以东15公里处发现一处新的金属硫化物矿化区域;还通过海底热液综合异常拖拽探测和沉积物化探在合同区内圈定了两处硫化物矿化异常区。期间成功采集了有孔虫砂、深海钙质软泥等未固结沉积物以及玄武岩和蚀变橄榄岩等样品。通过对这些沉积物中有用金属元素以及岩石样品蚀变类型和蚀变程度的初步分析,为寻找潜在的热液区提供了重要线索。除上述成果外,通过四十多天的海上生活,不仅极大的拓展了相关专业知识,而且在克服航行困难、体会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均有很大收获。是开展海底矿产合作研究的良好开端。
电视抓斗(黄色)及抓取的岩石样品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电话:010-82998171 传真:010-8299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