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 | 中科院地球所

深切怀念著名花岗岩矿床学家、中国地质学家的良师益友石原舜三先生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3-11 | 【打印】 【关闭】 浏览:

  石原舜三先生(Shunso ISHIHARA)系国际著名花岗岩学家与矿床学家。1934年3月10日生于日本广岛,2020年3月2号因病在筑波逝世,享年86岁。

 

 国际著名花岗岩学家与矿床学家石原舜三(Shunso ISHIHARA)

 

  先生1956年学士毕业于广岛大学,随后在日本地质调查所开始职业地质生涯,1961-1963年在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70年获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任日本地调所所长,1991年任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1993年任北海道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教授,1997年退休回筑波,担任日本地调所特别顾问,并兼任日本石油与金属矿业事业团顾问,他仍然活跃在野外考察与科学研究第一线,直到2017年发表最后一篇论文。

  

 

  日本地质学会官网中介绍石原舜三先生的5篇代表作

 

  其毕生研究致力于更好地理解矿床的成因,特别是不同类型矿化与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之间的亲缘关系。在早年研究斑岩钼矿、花岗岩钨锡矿、矽卡岩矿床、斑岩铜矿的基础上,注意到不同类型的热液矿床的成矿母岩显著不同,内心不觉的产生疑问,其最根本的控制因素是什么呢?经过潜心研究,于1971-1973年依据花岗质岩浆结晶时的氧化、还原状态提出了花岗岩类的磁铁矿、钛铁矿系列分类方案。该方案基于花岗岩的磁铁矿含量,不仅在野外通过测定磁化率,而且还可以通过航空物探,准确区别两类不同花岗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石原舜三(1977)所确定的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相当于Chappell 和White(1974)所定义的真正的I-型花岗岩,而钛铁矿系列花岗岩既包括有S-型的,也包括有少量I-型的花岗岩。他关于氧化的与还原的花岗岩的认识,为深化理解岩浆与岩浆挥发相氧逸度与矿化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并被他人后来的实验研究所证实。随后在日本列岛花岗岩与成矿研究的基础上,他又将视野拓展到环太平洋东、西岩浆岩带,如智利、美国西海岸、中国、俄罗斯远东、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区,总结了花岗岩带的两种成对分布样式及其对板块构造的指示意义。该划分方案在花岗岩研究中具有广泛和久远的国际影响。

  

 

  太平洋东、西两侧磁铁矿型与钛铁矿型花岗岩分布与金属组合(Shunso ISHIHARA, 1998),注:Magnetite为磁铁矿,图中圆圈的黑色部分;Ilmenite为钛铁矿,图中圆圈的空白部分

 

   石原舜三先生共发表科学论文220余篇,其中英文141篇,日文80篇。专著或主编专集12本,英文与日文各6部,部分被翻译成中文。先生对科学怀有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追求,1997年从北海道大学退休至2017年20年间又撰写发表115篇论文,占全部发表论文(220篇)的一半以上。

  在日本国内,他先后荣获日本矿山地质学家协会奖(1984)、日本地质学会奖(1988)、矿物岩石学会奖(2003)、日本政府瑞宝重光章(2005)等。1989年获经济地质学家协会(SEG,美国)SilverAward,成为该奖自1980年设奖以来第二位来自北美以外的获奖者。1994年被中国地质科学院聘为荣誉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美国地质学会荣誉会员。2003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曾担任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秘书长(1992,京都),1996年在北京出席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作为全球知名地质学家代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专门接见。2003年担任赫顿火成岩国际会议(Hutton V)主席。同年夏天,澳大利亚著名花岗岩岩石学家、I-S型花岗岩成因分类的提出者B.W.Chappell教授发起,在马阔里大学召开了以石原先生名字命名的“Ishihara Symposium”,成为花岗岩研究领域的一大盛事。2009年荣获国际应用矿床学会(SGA)终身成就金质奖章(New Mont Gold Medal),澳大利亚科学院(AAS)2012 地球科学与矿产勘查终身成就奖(Career Research)。其学术成就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认可。

   

   

  1996年参加第30届国际地质大学会,作为著名地质学家代表,在北京受到接见(前排右2)

  

  2009年石原舜三获得国际应用矿床学会(SGA)终身成就金质奖章

   

  Dr.Shunso Ishihara with Bruce Chapell & Alan White 在澳洲东部 Lachlan Fold belt考察,2003

  

   石原舜三先生对中国人民一直怀着友好感情,与他接触、相处过的中国地质同行都有这种如浴春风的感受,总是尽可能地想法给予帮助。他长期关注中国地质学的成果与进展,早在60-70年代,他曾将一些中文地质文献译成日文作参考。在中国改革开放伊始,他1979年即邀请涂光炽先生等到日本参加国际花岗岩与成矿作用会议,八十年代伊始来华与南京地矿所李文达先生合作研究玢岩铁矿,注意到膏岩层同化混染作用对成矿的贡献,建议注意玢岩铁矿与斑岩铜矿之间的可能内在联系,带队参加南京大学和地化所举办的三次花岗岩成岩成矿国际研讨会,多次考察南岭钨矿。他先后十余次来中国参加学术会议与野外科学考察,2013年最后一次来华到东北实地考察岔路口和鹿鸣巨型斑岩钼矿,79岁高龄的他还并兴致勃勃地下井观察脉系与蚀变矿化带。2013年冬昔日的学生秦克章来地调所访问讲学,先生还亲自开车带领去考察足尾铜矿。

  在逾40年的合作交流中,石原先生与中国地矿、有色、科学院、高校的众多地质同行结下了深厚友谊,他相继邀请了多批中国地质学家等赴日本参加国际会议及野外考察。先生和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涂光炽先生、徐克勤先生、裴荣富先生、李文达先生等有着长期的友谊。和当年的中青年地质学家华仁民教授、洪大卫研究员、毛景文院士、吴福元院士等研讨切磋。邀请并亲自安排数位中国青年学子赴日本攻读博士学位或作博士后研究,担任其指导老师,如吴澄宇、杨轩柱、秦克章、王平安等。他们都已成为地质矿业界的骨干,为中国和世界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994年访问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右一为我实验室秦克章研究员)

 

   

  1996年于北海道大学,同行来访师生聚会(左一为秦克章研究员;右一为浅成低温金矿专家Antonio J Arribas,当时在美国密西根大学作博士后)

 

   

  2013年岔路口钼矿区野外考察,测花岗岩类磁化率

   

  2013年访问地质地球物理所,学术报告后合影

  惊悉石原舜三先生逝世,他生前的众多同行朋友和弟子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追忆怀念。RinTinto Mining Co. (Australia)高级勘探经理吴澄宇博士、日本Ueyama-Shisui.Co.Ltd.高级地质师杨轩柱博士、北京大学韩宝福教授、中国地质大学马昌前教授、我实验室范宏瑞、李晓峰研究员等中国同行友人纷纷回忆缅怀。下面是部分节选:

  毛景文院士:沉痛哀悼石原舜三先生!他研究提出的磁铁矿系列和钛铁矿系列花岗岩及相应的矿床组合影响了几代人,发展了成岩成矿理论,为地球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石原舜三先生是践行“四不唯”的典型代表,他仅在SEG75周年专辑上应邀发表一篇Economic Geology论文,其余文章绝大部分发表在日本国内,以早期的矿山地质(日文、英文混版Mining Geology,非SCI期刊),1998年更名为英文版Resource Geology(后才被SCI收录)为主。但是,他很早获得SEG(美国经济地质学家协会)银奖和SGA(欧洲矿床地质学会)的金奖,其竞争对手往往有很多在Nature,Science,GCA,Economic Geology等著名刊物发表论文,他却因真正的科学创新贡献胜出。石原舜三先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008年毛景文院士、谢桂青、袁顺达一行和石原舜三先生在日本野外考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福元院士:听到石原先生仙逝,深感震惊。作为花岗岩学界的前辈,他很早曾来吉大访问研讨,专门抽出半天时间到我办公室观看标本、对着地质图讨论,我们有着长期的友谊。安排研究所发一唁电,表示悼念和慰问。

   地质与地球所储雪蕾研究员:惊悉石原舜三先生去世,十分悲痛!石原先生是日本地质学界泰斗,他是享誉国际的矿床学家和中国地质界的好朋友。我很荣幸能在1997年初跟随大本洋(我的导师)去北海道大学,与先生及他的助教和学生渡过那难忘的近一周时光。那次去是石原先生年近63周岁,即将从北海道大学荣休,我的导师参加筹划2个月后为石原先生举办的"退官"(日文)仪式和学术活动。那年夏天,我返国之前又在东京的日本地质调查所见到已经回到地质调查所任顾问的石原先生,因为在日本的公立机构有着严格的退休规定。石原先生对我们中国年青一代都十分热情和友好。我第一次见到石原先生是1992年京都召开的29届IGC,作为大会的秘书长他签发资助各国青年学者(Geohost)的邀请信,并出席了为各国Geohost举行的招待会。那次会议他专门走到中国代表团与中国青年学者热情交谈,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著名的地球化学家、美国宾州大学大本洋(Hiroshi Ohmoto)教授(后排右一)来访北海道大学,1997年春,后排左一为储雪蕾研究员,前排左一为松枝大治教授(北海道大学综合博物馆馆长)

  

  中科院海洋所孙卫东研究员:2006年我有幸跟石原先生认识。当时我做了个氧化性岩浆与斑岩铜金成矿的报告。会议休息期间,石原先生找我讨论。对我赞赏有加,让我受宠若惊。结果2007年就看到他发表的文章,总结全球钛铁矿-磁铁矿岩浆分布与成矿,很是敬佩。2010年,我有幸参与SEG的学术活动,有人建议推荐石原先生矿床学大奖,我立即表示赞成。记得石原先生跟我说他祖上是中国人。他对中国很友好。石原先生千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华勇研究员:石原先生是我们的老前辈,他的花岗岩氧逸度判别分类深入人心,我想这也是他虽然文章不如有些科学泰斗那样“高大上”,但为何能获得全球地质学家尊重的原因吧。2009年SGA颁给他终身成就奖那年是在澳大利亚,正好我在澳洲工作也参与了会议,目睹了石原先生获奖的光辉时刻。未想后来还有更大的“幸福”,石原先生虽然那年70多岁了,也报名参加了野外考察,正好与我一个路线,于是就有了我终生难忘的与石原先生一起野外考察的几天宝贵时光。老先生非常和蔼和风趣,每天考察完了在基地总喜欢跟我们几个中国人小年轻“唠嗑”。我还清楚记得他跟我们说他是我们的亲戚,因为他父母给他取名”舜三”,是舜的第三个儿子来得。老先生驾鹤西去,留下无数美好的回忆和地质学的“人间词话”,永远缅怀他!我们的好亲戚 - 石原舜三老先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王平安研究员:沉痛悼念石原先生!先生往昔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令人不胜唏嘘!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江思宏研究员:令人痛心!深切哀悼!请秦老师转达我对石原先生家人最诚挚的问候!永远忘不了2005年应邀和秦老师、聂凤军老师一起赴日本参加学术年会与野外考察期间石原老先生对我们的盛情款待!石原先生一路走好!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谢桂青、袁顺达研究员:2008年毛景文老师带我们,石原先生带队在日本跑野外,人非常好!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志明研究员:问他要过一篇文章,很耐心的给我找到,非常nice的大师!

  南京大学徐夕生教授:石原舜三先生千古!他的友善、风趣留在心间。

  冈山大学行星物质研究所田中亮吏教授:It is same for me. If I did not meet him in my life, I could not be a scientist.

  吉林大学孙景贵教授:悉获石原舜三先生逝世,深感悲痛。应该说他在花岗岩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曾来过长春接待过先生,其治学严谨、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愿石原舜三先生一路走好!大家节哀!以表缅怀!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王玉往研究员:惊闻石原先生仙逝,甚是悲伤沉痛!想当年我与石原先生1990年代、2000年代多次见面,还一起到大兴安岭南段跑野外。先生严谨的治学、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给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实是我等学习的楷模!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叶锦华研究员:自1994年,见过并与之交流过数次,是一个有建树、平易近人的科学家。

  实验室赵俊兴副研:2013年从南苑机场接先生从东北野外回京,先生爽朗的笑声和对生命的热情依稀还在眼前,先生在机场特意要了我的邮箱地址,并回国后寄送给我两本日本地调局出版的花岗岩成矿专辑,勉励前行。先生送予的世界的花岗岩和日本的花岗岩两本明信片,以及两本日本地调局的花岗岩成矿专辑依然还在书架中陈列。德高,令后生仰止;鸿儒,致晚辈思忖;博学,尤学生敬赏。与其说是对地质的热情,不如说生命的热情在石原先生身上感受得淋漓尽致,哪怕仅有一餐饭,两日缘。先生的学问是学不来的,但善良,热情和孜孜不倦确是后辈一生的标杆。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愿先生一路走好,石原先生千古!

  实验室曹明坚副研:昨晚突然收到秦老师邮件,我们敬爱的师公―石原舜三先生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不幸于3月2号凌晨永远离开我们了!石原先生最早强调岩浆氧逸度对成矿的控制,所提出的钛铁矿系列和磁铁矿系列分类深深影响和启发了我的工作,尤其是在西准包古图还原性斑岩铜矿岩石成因方面,岩浆氧逸度不仅是控制岩石类型,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特色。先生的研究带动了许多人定量研究岩浆氧逸度。在我看来师公是明确指出氧化还原条件对成矿作用的第一人,对整个矿床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秦老师的邀请下,先生2013年来我所访问并实地考察了岔路口和鹿鸣斑岩钼矿,正是那一次,我在秦老师办公室有幸和石原先生交谈了一会,并简要介绍了我当时包古图的工作,先生非常认可我的研究,并鼓励我继续加深对岩浆氧逸度的研究。我还清楚记得师公慈祥的面容、和蔼可亲的的性格,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师公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中国科学院大学宋国学副教授:2013年有幸陪同石原先生一起到伊春鹿鸣钼矿野外考察,先生和蔼可亲,风趣幽默,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愿石原先生走好!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李真真高工:看到您发的邮件,震惊于先生竟然离世了。想起石原先生2013年和我们一起出野外,身体还是那么健康,思维还是那么敏捷,先生热情饱满、精力充沛,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幽默可爱,给予我们细致的指导......现在回想起来,先生的音容笑貌、各个画面还历历在目,就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情。而且我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先生帮我修改的(注:岔路口巨型钼矿新生地壳成因,Lithos,2014),逐字逐句,从语言到内容,先生对待研究的匠心态度也给予我较大震动;文章发表了,先生还发邮件过来表示祝贺,真的好怀念先生。对于先生的教诲我铭记于心,是我辈永远学习的楷模。不敢相信先生就这样仙去了,愿先生千古!愿石原先生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病痛,只有他热爱的地质事业能相伴左右......

  中国铜业矿产资源部金露英博士:刚得知石原先生离开了的消息,感觉好突然!回忆起来,我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一个,还能非常荣幸的和先生一起出野外。当年您带着我们一起和石原先生到鹿鸣到岔路口,去了好几个地方,看到先生年岁虽高,但硬朗的身体,爽朗的笑容,和蔼可亲的神情,总是倍感温馨,也很佩服先生对地质的热爱。那些先生在鹿鸣时候测岩石磁性的场景,那些给我们讲解的画面,那些在岔路口饭后散步时的美好时光,都一直深深印在脑海中。知道先生去世的消息,总仿佛时光是一直停在那的,怎么可能就突然离世了呢,有些不太敢相信。

  长安大学赵超博士后:石原先生千古!也是2013年,懵懂的年纪,却非常有幸与国际花岗岩矿床大牛一起出野外。现在回想起来,先生的饱满热情、风趣幽默、细致教诲至今还历历在目。R.I.P.愿天堂没有病魔!

  石原舜三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附件

相关文档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电话:010-82998171 传真:010-82998170